详解仓库空间规划
规划仓库,这项工作让人很兴奋。一间仓库从动线设计、到空间规划以及货量运力的设计完成后,看着业务从0到1的实现,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但现实往往比较“骨感”,因此除了我们自身可以努力之外,多半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主导了整体的规划。
困难依然存在,但我们的工作依然要继续。不考虑其他因素,我们就谈谈从设计者角度出发如何来开展仓库的规划工作。
空间规划是指在给定的仓库中,货物要放在什么位置,怎么码放存储,怎么利用垂直空间,出入库的道路怎么设计,需要多宽等等。
这些问题对于仓库运作的两个关键参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个是操作效率,一个是空间利用率。
空间利用率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统计口径,一个是统计方式。
空间利用率的统计口径不太一样,一般比较少使用件数、重量,而更多地考察面积和体积。
除了道路,仓库里面还有办公区、操作区、出入库暂存区,扣除了这些区域,我们把剩下的可以放货的面积除以可使用的总面积,就是仓库面积利用率。
抛开操作模式、货物类型、仓库条件等要素来单独讨论仓库面积利用率当然是意义不大的,但在同等或相似条件下,保持对这个数据的关注,则很有必要。
因为面积和空间利用率事实上可以反应许多相关情况,比如客户需求、操作模式、货物种类的变化等。
提高仓库面积的利用率,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整合道路、办公区、操作区和出入库暂存区的面积使用。
比方说,如果仓库是在白天操作入库,晚上操作出库,或许就可以考虑让入库和出库暂存区合并使用,不能完全合并的,说不定也可以部分合并;
又比方说,旺季的时候仓库空间非常紧张,我们多半都要考虑怎么利用一部分过道暂存出入库货物,只要保证正常操作没有问题就可以了。
面积利用规划的麻烦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门窗和柱子,一个是仓库形状。
门窗方面,只要注意到外界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比如日晒风吹雨淋之类,判断是否允许封堵,采用什么办法封堵就可以了。顺便提一句,日晒对许多货物都有影响,可能是影响品质,也可能是影响包装,有些货物包装在阳光下晒了两个月,就完全一副惨白的颜色,需要尽力避免。
仓库里柱子的处理方法,是在前期规划的时候尽力划到货物存储区。这样,我们无非是少放一个货架或一个栈板,不至于影响道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道路和存储区的排布尺寸就要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调整。不论如何,一定要提前计算清楚,统一规划,不要让柱子的存在影响日常的操作。
异型仓库还是比较少见的,现实中仓库形状方面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宽度很短,长度太长。根据存储物品和操作要求的不同,我们希望仓库有不同的长宽比例,操作起来最为方便。
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可说的,大多情况下,我们只能接受一个仓库的既有事实。规划方面能做的,主要就是尽力缩小拣货区域的范围,或者说,尽力找到最短的拣货路径。更短的拣货路径就意味着更高的操作效率。
大化地利用垂直空间的思路常见于仓库规划中,比较常见的影响垂直空间利用的主要是两个因素:
一个是货物堆码的高度。我们知道多数货物是有堆码层数限制的,出于稳定性考虑,正常也不会码放得太高。因此,我们讨论堆码高度,主要关注的不是货物入库时候的码放层数,这方面能做的不多。关键是,我们需要注意到,任何一个仓库的货物存储都是动态的。
比如说整进零出的情况,货物入库时,一个栈板堆得很高很整齐,但是逐步分批出库之后,栈板上的货物就所剩无几了,有可能剩下几件货一直存放很长时间。我们在现场有时候会看到存储区的货物整体的码放高度很低,一般都是逐步出库后没有整理的缘故。
在日常操作,要不要整理栈板,堆高货物呢?这主要取决于货物的周转速度。如果一种货物的周转速度很快,随时整理栈板当然没有必要,而对于周转速度比较慢的货物,或者说剩下的几件呆滞尾货,肯定是把多个栈板上的货物进行整合,或者放置在货架上,从而腾出空间比较好。另一个因素是仓库的存储空间是否充足,在空间足够的情况下,这类腾挪所花费的人力就可能是一种浪费了。
第二个因素是货架的使用。使用货架一方面利用了垂直空间,另一方面也可以缩短拣货路径,尤其是轻型低层货架,因为同样的距离内,货架上可以放置更多种类的货物。
所以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我们比较推荐使用货架,不仅节约了仓储面积,也节省了操作人员的时间。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货架,也有两个主要因素:
首先是货物的情况。主要是货物的形状大小,重量轻重,太重的货物货架不一定能承受,搬上搬下也很麻烦。
其次是周转速度。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和直接放在栈板上相比,把货物搬上货架经常是一道多出来的动作。
正常来说,入库时货物卸车码放在栈板上,然后把栈板拉到指定库位,而不用再从栈板搬到货架上——虽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货物入库批量较小或过道宽度不够的原因,许多放在栈板上的货物也需要二次搬运。所以对于周转速度很快,出入库量比较大的货物,我们并不会放在货架上。而周转速度非常慢的,哪怕重一点,也可以放到货架上。
空间规划的重要难点在于:一般空间的整体规划在前期,我们对未来业务运营中的货物数量及其类型构成还不是非常了解。
总共货量有多大?哪些是需要使用货架存储的?出入库规律如何,需要准备多大的暂存空间?
由上述问题引申出新的目标,我们进行预估,判断下列几个问题:
货物总量有多少?种类有多少?每个种类的库存数量保持在多少?哪些适合采用栈板堆码,哪些适合使用货架?
栈板堆码的货物总共有多少?在库区中需要预备多少个栈板位置?
货架存储的货物有多少?每层货架应该设置为什么高度?一共需要多少个货架库位?多少组货架?
存储货量是否有季节变化?变化幅度多大?除了季节变化之外,还有哪些货量变化因素?
出入库规律如何?需要准备多大的暂存空间?
库内操作流程是如何设计的?使用什么运载工具?哪些通道需要单向通行,哪些需要双向?宽度在多少合适?
是否需要操作台或其它操作设备?需要库存多少包装材料?
操作团队如何构成?需要多少办公和休息空间?
对这些问题有了基本判断之后,结合仓库的出入口、站台、水电位置等现实条件,就可以开始进行空间布局的考虑了。
多数时候,我们考虑空间规划,只是为了适应变化的库存情况,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优化。比较常见的调整有几种:
增加或减少货架: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般考虑现有货架的库位使用率和库存货物的类型或数量变化两个因素。
增加或减少出库或入库暂存区域:暂存区域所需要的面积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这个容易理解。
增加或减少批量存储区域:所谓批量存储区域,就是以整片区域存储同批次同种货物,不留过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留过道的办法可以多出三分之一的使用面积,是应对旺季的常用办法。
根据现实情况调整操作区、办公区的面积等。
调整不同功能区域的位置,从而优化动线,方便操作。
来源:仓库社区